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黄陵文典文物卷

[上一记录]  [下一记录]

第一编/第五章/第一节 黄帝庙

《黄陵文典》编纂委员会


  第一编 田野文物
  第五章 古建筑
  第一节 黄帝庙
  1.黄帝庙
  又称轩辕庙。相传建于汉代。原庙地在桥山西麓,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迁建于今址。元、明、清各代历经修茸,1959年,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拨款15.5万元重修。1959年8月开工,1960年3月竣工。此庙属群体建筑,坐北面南,立体建筑均按南北轴线依次排列,主要建筑有照壁、大门、诚心亭、碑亭、正殿。其中照壁和大门于1996年整修时拆掉。
  2.诚心亭
  历代前来祭祀轩辕黄帝的帝王将相及文人墨客在此整衣、静心的地方。面阔5间,进深1间,长13.61米,宽6.23米。屋顶为歇山顶,灰布板筒瓦相扣,前檐施勾头滴水。四面无墙,1间、稍间有围栏,阑额下有花格装饰,施旋子彩绘。
  3.碑亭
  存放孙中山、蒋介石、毛泽东、邓小平题字碑。面阔14.23米,进深6.15米。明间衬作为龙头,次间、稍间为象鼻。六梁架,屋顶为卷栅顶,屋面为灰布板瓦覆盖,两边有四行筒瓦相扣。次间、稍间为围栏,阑额下有花格装饰,彩绘为旋子彩绘。
  4.轩辕庙正殿
  面阔22米,进深13.1米。正殿内的轩辕黄帝石浮雕造像系1988年清明节所立。大殿明间挂有匾额一块,上写有:“人文初祖”四字,为程潜所题。屋顶为歇山顶,脊面为雕透花脊,屋面瓦件为灰布板筒瓦相扣覆盖,檐部施勾头滴水。前檐及其他三面均有斗拱,前檐共有斗拱8朵,其排列为明间2朵,次间,稍间廊各为1朵,斗拱出重昂,不出翘,有正心瓜拱,多外拽万拱,外拽庙柱头斜,转角拱的昂均雕刻出龙头象鼻状。前檐明间有六扇隔扇门,次间、稍间各有四扇隔扇门,其他三面均为墙体。檐下有彩绘,阑额,平板枋为和玺彩绘。斗拱彩绘华丽。内梁有彩绘。
  





黄陵文典.黄帝文物卷/李延平主编.—西安:陕西人民出版社,2008

您是第 位访客!